企业文化

给孩子受益一生的礼物

给孩子一份受益一生的礼物
 

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是否真有幸福,并非取决于天性,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。”好的习惯,或许是我们可以给予孩子受益一生的礼物。比如说——阅读。

“遗子黄金满籯,不如一经”。然而,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,让他爱读书,好读书,读好书,却是一件颇令人伤脑筋的事。关于阅读习惯的养成,每个家庭、父母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,比如陪伴阅读、睡前故事、周末逛书店、请教老师指定书目等等。我自己也尝试过很多种办法,有过喜悦,也有过挫折。接下来,我将和大家分享其中感受较深的三点体会。

第一,遵循兴趣,是开启阅读习惯的“敲门砖”。美国人查尔斯·博伊德在他的著述《按天性培养孩子》里是这样说的——身为当代父母,你可能卯足了劲要塑造自己的孩子,只可惜在不了解孩子的个人特有风格下,不知不觉间就矫枉过正——使得他悖离了与生俱来的精致设计。但一开始我显然是做了一些南辕北辙的事。

卢子岳才进幼儿园,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订购了许多图书,有神话故事、有益智绘本、有品格养成的童话故事,然而,让我非常挫败的是,他对我预备好的这些几乎不感兴趣,倒是对一套科普类、带胶片的绘本《第一次发现丛书》有些兴趣。当然,不是所有,只局限于火山、火车、恐龙、蘑菇等少数几个主题,他阅读这几本绘本已经超过一百次,而其他的一些则意兴阑珊。于是,我带着他去了书店,让他自己挑选想读的书,结果居然是“托马斯系列”。我们的阅读,就从那个叫“托马斯”的小火车开始。从此以后,我不再强行要求他一定读什么,即便是到了一年级之后,我听到他的同学、朋友已经在读四大名著、著名人物故事,我依然按住内心的纠结与冲动,兴致勃勃地陪伴他沉浸在《大迷宫》、《植物大战僵尸》的世界里,正是那些印刷粗糙,弄得我们手指满是油墨的读本,开启了子岳阅读的兴趣。

狮子王木法沙对辛巴说:“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。身为国王,你不但要了解,还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,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。”所以,关心并接纳孩子所关注的事物,他的兴趣,尊重他的选择,满足他的需求,真正成为他的朋友,有兴趣才有后续,孩子喜欢阅读的心门才会自然开启,充满喜乐。

第二、饥饿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“益生菌”。我们都知道,当孩子真正感觉到饿的时候,在吃饭这件事上,就几乎不用操心了。阅读也一样。我们都希望孩子阅读面广,不挑食,可是孩子偏偏不听你的。于是,我们需要给孩子补充一些“益生菌”,制造饥饿感,扩大食物量。

培根说:“读史使人明智。”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两套书《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》和《中华人物故事全书》,可是子岳始终没有主动要求过读这样的书籍,怎么才能让他喜欢呢?刚好这学期,老师让同学们背诵古诗。一天,子岳给我背诵卢纶的《塞下曲》,“林暗草惊风,将军夜引弓。平明寻白羽,没在石棱中。”抓住这个机会,联想到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,我开始给他讲述飞将军李广的故事。接下来的几天,结合他背诵《出塞》等几首边塞诗,又给他讲述当时中原与邻国的战事,慢慢讲到春秋战国,秦一统天下等等。每次都在上学的路上讲,十多分钟的时间,他听得津津有味,到了学校门口,没讲完也结束了。这下,他有点着急了。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哪些国家,古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,古人怎么打仗……,这些知识都是从哪儿来的。我告诉他,历史很有趣,只是老爸也记不清了,要不咱俩一起读一遍?他一下子就小激动了。我想过不了多久,他会主动要求买下这两套书的。

尊重孩子的兴趣、选择是阅读的启步,但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。把书籍变成故事,让故事变得有趣,有助于激发孩子阅读的饥饿感,也有助于提升他阅读的主动性。

第三,平添乐趣,是巩固阅读习惯的“添加剂”。生活中,可以分散孩子注意力、并且让他愉悦、入迷的东西实在太多了。而阅读,很难在其中占有压倒性优势。所以,竭尽所能给阅读加入“佐料”,让孩子感觉这和吃饭、玩耍一样有意思,而且有了父母的参与更有意思,阅读就成了悦读。

今年暑假,班主任胡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——背诵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》中的二十首。“读诗使人灵秀”。卢子岳向来背诵还可以,我想,这个暑假有诗意了。然而,临开学检查作业的时候才发现,他背诵的效果并不好。因为他很难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,即便是理解,也限于纸面。怎么办,还是用故事的方式。先讲这是个什么样的人,写一件什么样的事,然后是怎么写的,写得好在什么地方。读到孟浩然和王昌龄的作品,就讲二人是如何襄阳吃鱼,那鱼如何好吃,孟浩然如何因吃鱼引发疾病离世;读到“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”,就全家一起到市场上挑一尾鲈鱼回来做菜;读到“平明寻白羽,没在石棱中”,给他讲一个深陷绝境的人如何用木浆打死鳄鱼的故事,再讲到人的潜能。就此勾起他阅读的兴趣。

再者,把孩子的其他长处用到阅读上。古诗的画面感是非常强的。刚好,子岳也在学画,也获过奖。我们就引导他在熟悉诗句后,展开想象的翅膀,还原诗句的图画并进行口述。比如一次,子岳在学习到张志和的《渔歌子》时,我们就一起想象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”春日景象,随后,我又上网搜到了一幅以这首诗为内容的国画和他一起欣赏,最后,引导子岳以《渔歌子》为内容,写了一篇描写春日垂钓,悠闲自得的作文。

最后,也是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善用老师的奖励和鼓励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,老师的奖励和鼓励对于孩子尤其重要。比如,在班级里,子岳的看图写话被展出了,我们问他,老师是怎么批注的,就引导他在读《木偶奇遇记》的时候也像老师一样,自己把认为写得好的句子、段落用红笔划下来,反复读、细细感受;胡老师辅导的《蚕宝宝的故事》获奖了,我们就及时和老师沟通,在某些时候,看似不经意地把老师的表扬说出来,帮助子岳把作文和阅读的关系进行一个梳理,增强他阅读的效果和决心。

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快乐的密码,只要留心观察,我们就能找到许多把打开他快乐的钥匙。当阅读真的成为“悦读”,孩子内心的小宇宙自然会爆发。

作为父母,我们常常会犯同一个错误,就是试图使孩子“和自己一样”或“像自己想象的那样”。然而,孩子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喜欢阅读的,阅读也不应该是孩子必需完成的作业,视亲子阅读为一个让我们重新成长的过程。调动起我们全部的心智吧,给孩子一份受益一生的礼物。

卢子岳爸爸    2015年5月6日

 

 

 

在线客服
热线电话

微信公众账号